传承雷锋精神 书写挺膺担当新答卷——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学雷锋实践纪实
作者: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时间:2025-03-28
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3月以“青春志愿行,实干建新功”为主线,立足专业特色,将学雷锋活动融入劳动教育、社会服务与科普创新,构建起多层次、多维度的实践育人体系。
一、深植精神沃土: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并重
学院以团支部为单位,通过“学、思、行”三位一体的主题团日活动深化雷锋精神内涵。活动覆盖全院18个团支部,累计600余人参与,切实筑牢了学生的思想根基。医学生物技术高职班2024级团支部创新开展“公园清洁+生态科普”行动,组织20余名学生赴桂林山水公园清理垃圾。学生们分组拾取废弃塑料瓶、烟头等垃圾,同时结合生物降解知识学习垃圾分类与生态保护。团支部书记总结道:“弯腰捡起的是垃圾,挺起的是青年责任。”
二、传承文化基因:博物馆里的青春讲解员
自2020年起,学院与桂林市博物馆共建“实践育人基地”,依托桂林博物馆厚实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丰富的育人资源,常态化开展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实践活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搭建校馆党建联盟,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拓展大学生自身文化素质的厚度与宽度,校馆协同培育时代新人。双方携手开展多次社会宣教活动,如“龙形文物”、“三月三”传统文化讲解等,至今已在馆内外开展讲解与导览服务120余期,参与服务志愿者1000余人次。
三、服务温暖夕阳:健康服务架起连心桥
大学生志愿者聚焦“健康守护”与“心灵陪伴”,前往贺州市水月宫养老院开展志愿服务。大学生志愿者与老人围坐畅谈,为老人提供基础健康监测服务,测量血压、血糖,为老人讲解慢病防护知识,志愿者用当地方言生动讲解糖尿病饮食管理,帮助老人提升健康意识,老人听得频频点头。志愿者轻握着老人布满岁月纹路的手,将听诊器贴在自己耳际,“爷爷您血压有点高哦,平时要注意低盐饮食,每天适当走动。”老人眼角的皱纹随着笑声舒展。
四、播撒科学星光:显微世界点燃求知火种
针对临桂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特点,“科教营”志愿者精心设计“微观探索”课程。志愿者们携带显微镜、载玻片等设备,带领孩子们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规则排列、花瓣脉络的斑斓色彩。“看!洋葱先生的皮肤像不像铺满星星的银河?”志愿者用夸张的表情,引导小朋友调整物镜。通过“手把手”教学,孩子们感受微观世界的奇妙,深化了科学认知,在安全愉悦的环境中,以最适合的方式触碰科学之美,实现认知发展与心理成长的双重收获。
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将志愿服务作为“大思政课”的重要载体,通过顶层设计、专业赋能与机制创新,推动学雷锋活动从阶段性实践向常态化育人转变,从山水公园的躬身清洁到养老院的温情守护,从显微镜下的科学启蒙到长效机制的制度创新,智能医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学子以专业为笔、以奉献为墨,在新时代续写着雷锋故事的崭新篇章。这些实践不仅诠释了“螺丝钉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彰显了医工融合背景下青年大学生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实践中焕发出蓬勃生机。
(文/谢磊 图/谢磊、学院团委 审核/刘源、黄月圆)